支部工作中,集体学习和“三会一课”如何巧妙结合?
这个问题让许多基层党务工作者感到困惑。今天,党小助拆解核心要点,我们一起理顺思路、提升效率。
一、“三会一课”是什么?
“三会一课”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、支部委员会、党小组会;“一课”,指按时上好党课。
党员大会:党支部的议事决策机构,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。职能包括:审查支委会报告、选举代表、讨论党员发展(如预备党员转正)、决定表彰或处分等重大事项。
支委会:日常工作的领导机构,每月至少召开一次(半数以上委员到会)。讨论重要工作,重大事项需提交党员大会决定。
党小组会:每月至少召开一次,组织党员政治学习、谈心谈话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。
党课:突出党性锻炼,结合实际讲身边事,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。
相关制度:主题党日每月固定一次,需结合“三会一课”开展集体学习、组织生活、民主议事等活动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(试行)》明确。
简言之,“三会一课”是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,是工作载体;集体学习是日常教育党员的工作内容,两者密不可分。
二、集体学习 VS 三会一课,不是对立,而是协同
集体学习是核心任务,“三会一课”和主题党日是主要实现方式。
《2019-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》强调:通过“三会一课”抓实集体学习。
三、为什么要协同?
集体学习不能孤立进行,必须避免出现“两张皮”的问题(学习与实践脱节)。 “三会一课”必须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,拒绝形式化(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要求)。
四、如何理解?
集体学习是“内容”(如政策学习、问题研讨),组织生活是“形式”(如党员大会讨论、党课讲解等)。主题党日可融合两者:集中学习后可转入民主议事或志愿服务,提升效率。
五、五大建议
1.以“三会一课”为主要载体
将集体学习融入党员大会、支委会或主题党日。 例如,月度党员大会安排政策学习环节,会后讨论具体工作问题。 避免另行召开无意义的“学习会”,直接用现成形式节省资源。
2.内容要接“地气”
学习主题紧扣单位实际问题,如结合党小组会分析“当前中心工作难点”(如业务瓶颈),学用结合防“两张皮”。
3.领学人带头提效
支委或骨干党员担任领学人,重点分享感悟(如一个案例+解决办法),控制时长在15分钟内,让学习有深度不拖沓。
4.灵活按需分组学
内容过多时,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,小范围讨论效率更高(如政策文件分块解读)。
5.记录务必精准
根据《党支部工作手册》的要求,我们需要将学习内容记入党小组会或党课部分,并将民主议事记入党员大会,以确保防止混记。如记录不足,可加附页补充。
虽然支部工作千头万绪,但如果能协调好学习与组织生活,就能事半功倍。
(文章来源:巡事通)
文章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bmUaZMLP7p1574pwFPcBQ